大家好,我是住范兒的新伙伴,大家都叫我大表哥。 有一個詞“極客”,我覺得很適合形容我。 只不過我不是科技產(chǎn)品的極客,而是裝修極客。 裝修上的事情,我喜歡親歷親為地去琢磨、調(diào)研和分析。 對于一些人來說,會比較折騰。 但如果你不滿足于單純地要別人告訴你“買什么”,還希望自己能弄懂“什么原理”、“怎么挑”,最后做出自己的選擇,那一定要看我的分享。 要覺得太長,文末有簡單的結(jié)論。 今天想跟大家說說集成灶。 講在前面的一點,這不是為了單純地安利,任何產(chǎn)品都有自己的優(yōu)缺點和適應場景。 我只能告訴你它的優(yōu)缺點是什么,適合什么情況用。 真正要不要買的決定,還是得你自己做。
▲ 圖源:tmall.com 如果感興趣,你先看一下文章,完了親自到店里去看、去和導購聊。 聊完之后再看一遍文章,這樣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各種概念。 然后再去店里和店員聊,聊完再做決定不遲。 所以很推薦你看完之后先收藏起來。
▲ 火星人X7:“還沒通氣的時候叫朋友來家里做小龍蝦吃,結(jié)果一點味道也沒有,太給自己長臉了。”——一位熱心四川小伙伴 集成灶的買點,在于超強的吸煙力。 普遍的反饋是:炒辣椒不但不嗆,而且炒菜都聞不到菜香。 前兩年沒有知名大品牌,現(xiàn)在海爾、奧克斯、美的、萬家樂都入場了。 在講集成灶之前,有三個核心參數(shù),無論是什么抽油煙機都要去弄懂的。 風量 風壓 距離油煙的位置 吸煙口的位置這個大家都懂,主要是風量和風壓。 風量是能吸入多少的空氣,風壓是把吸進來的空氣用多大的力吹出去。 像我們買的風扇,什么果嶺風啊、戴森啊,風壓都比較小,這樣吹出來的風就很柔和; 而空氣循環(huán)扇、排氣扇的風壓很大,所以是不直接對著人吹的,要不臉都要吹歪。 風量:17m³/min往上最好 早幾年的抽油煙機,15m³/min是主流。 15m³/min其實并不夠用,煮個紅燒牛肉方便面,味道都能飄到客廳。 現(xiàn)在技術(shù)發(fā)展,17m³/min往上算大吸力,18、19m³/min很常見,上20m³/min的也不少。 好多人老是抱著舊皇歷:中國人要爆炒、中國人要炒辣椒、中國人不適合用開放式廚房。 這種說法在15m³/min主流的年代,也許是成立的。 但現(xiàn)在肯定不會了。
▲ 十多年前家里裝修用的方太,只能應付最基礎的油煙 圖源:360buy.com 也有人說:我家就做了開放廚房,沒法用,油煙很大。 下次遇到這種情況,可以問問他家抽油煙機的風量是多少,基本都不過17m³/min。 大風量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噪音。 所以做大風量不難,風量大但噪音不大,這才是技術(shù)。 挑抽油煙機,最重要的還是去實體店看。 其中一點就是要聽工作噪音,你能不能接受。 大品牌在這一點上能做到平衡。 23m³/min的抽油煙機也有,但我還是推薦一般買個18、19m³/min。 開放式廚房或者喜歡爆炒的,相應可以更大一些。 風壓:300Pa為基礎,大風量都不會低 風壓對于高層住宅,尤其是高樓層來說特別重要。 因為現(xiàn)在的公共煙道,大家的油煙都往里面排,越往高樓層,煙道里的壓力越大。 你的抽油煙機,風壓不夠大,抽出來的油煙根本擠不進煙道里,全堵在自家排煙管里,也會影響排煙效果。 風量超過17m³/min的大吸力,本身風壓也不會小。 主流的抽油煙機,標稱風壓都在300Pa以上。 (不是靜壓,靜壓會大一點)
▲ 圖源:tmall.com 會影響風壓的,還有就是抽油煙機的安裝。 抽油煙機離煙道太遠,或者排煙管扭來扭去,都會損耗風壓。 在這一點上,抽油煙機無差別地建議你,離煙道越近越好。 好多人對廚房的位置不滿意,想挪廚房,別的都好辦。 但就是灶臺,基本就圍著煙道轉(zhuǎn)。 除非物業(yè)能允許你在別的地方,窗戶或者外墻上鑿個洞,油煙走別的地方出去。 吸煙口距離:離鍋越近越好 吸煙口距離油煙產(chǎn)生的地方越遠,油煙越容易擴散。 中間經(jīng)過人臉,還容易把油煙吸進去。 而且吸煙口距離鍋越近,同樣的風量下,抽煙效率越高。 抽煙效率越高,就越能減少溢出的油煙。 因此無論是國內(nèi)抽油煙機還是歐美國家的產(chǎn)品,都在往這個方向發(fā)展。
▲ 頂吸的吸煙距離太長,需要很強的吸力才能保證不外溢 圖源:tmall.com 這個就是集成灶一直宣傳的優(yōu)點。 從第一代的深井式集成灶,到現(xiàn)在的側(cè)吸式集成灶,吸煙口都很接近鍋。 油煙一冒出來,馬上就被吸走了,根本不會有擴散的機會。 因為吸煙口位置很低,所謂“油煙不過臉”,這也就是大家一致評價“聞不到菜香”的原因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上側(cè)吸 VS 下側(cè)吸 10~20年前,國內(nèi)的抽油煙機清一色是頂吸式的,只是分成了“歐式機”和“中式機”。 當年抽油煙機吸力不夠,會有外溢,所以“中式機”加了一個大大的攏煙罩,盡量不讓外溢的油煙擴散出來。 但隨著抽油煙機吸力越來越大,中式機直接就被淘汰了。 中式抽油煙機被淘汰后,新發(fā)明了側(cè)吸式吸油煙機。 目的就是為了把吸煙口的高度,從頭頂上往下降。
▲ 中式頂吸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被淘汰 圖源:tmall.com 第一代的集成灶也不是側(cè)吸式的,而是深井式。 當年的問題是吸煙口離鍋很近,離火苗也很近,一不小心火星飛到機箱里就爆炸。 而且深井式挑鍋,鍋不能太高,不能顛鍋,要不鍋比吸煙口還高。 所以現(xiàn)在的集成灶,大多也改成了側(cè)吸式,甚至有的還可以升降。
▲ 老式的深井式集成灶 圖源:住范兒自攝 因此,進化到了現(xiàn)在,集成灶和傳統(tǒng)吸油煙機,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側(cè)吸。 只是吸出來的油煙,一個走頂,藏在天花板下面,一個走地,藏在櫥柜地柜里。
▲ 集成灶(左)、側(cè)吸式抽油煙機(右) 圖源:tmall.com 一開始我對這點是持有質(zhì)疑的,因為既然都是側(cè)吸,那集成灶為什么又宣稱自己的效果好? 但調(diào)研了解之后,發(fā)現(xiàn)確實如此: 集成灶的吸煙口,距離灶臺底部統(tǒng)一是25~35cm。 這個高度最接近鍋,同時也不影響火力。 而老板和方太的側(cè)吸,機器底部距離臺面最少30cm。 實際風機位置(吸煙口)是距離臺面50cm左右的位置,剛好就正對著人臉。
我也咨詢過老板和方太,是否能把側(cè)吸安裝得再低一些。 但得到的回復都是,目前的高度是廠家的推薦安裝方式,不建議再做調(diào)整。 而且側(cè)吸的集油盒統(tǒng)一在機身最下端,如果安裝得太貼近臺面了,抽取清洗會很不方便。 某些導購會強調(diào)上排煙和下排煙的區(qū)別。 但拋掉這個因素,單單從吸煙口的高度來看,集成灶的優(yōu)勢仍然是很大的。 增加了的收納面積 集成灶除了有灶臺和油煙機,下邊還會配有蒸箱、烤箱或消毒碗柜。 它重要的宣傳點,就是可以多做一組吊柜,并且少做一組地柜,省錢。 要是本身就用得到蒸烤箱或消毒碗柜的話,那確實很方便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但比如像我,覺得這些東西都很雞肋,也可以選擇直接用分體式集成灶。 分體式集成灶只有灶臺和煙機,沒有其它功能。 櫥柜地柜也照樣按正常做。
▲ 圖源:tmall.com 無論哪一種集成灶,它頂上都可以正常安裝吊柜。 一些集成灶的煙機部分會有擋煙板,擋煙板上邊還可以置物。
分體式的集成灶,又分風機后置和下置兩種。 后置風機,側(cè)吸煙機部分比較厚,但是完全不占用下面地柜的空間。
▲ 后置風機 圖源:tmall.com 下置風機,煙機薄,但風機在臺面下方。 品牌的機器,風機做得比較薄,占用的空間也少,可以接受。 一些小雜牌就不行,占地方更大,一個地柜差不多占掉了2/3的厚度,能放的東西就很有限了。
▲ 下置風機 圖源:住范兒自攝
不過傳統(tǒng)抽油煙機也不是不能做吊柜,只是需要避開中間一段排煙管占掉的空間而已。 柜門一擋起來,還是非常漂亮的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占用地柜空間的排煙管 傳統(tǒng)抽油煙機,從灶臺到公共煙道口這段距離,煙道是藏在吊頂里的,不占用任何的收納空間。 但集成灶的排煙管,必須要從櫥柜地柜里穿過去。 它距離公共煙道口越遠,占用的收納空間越多。
不過像我們上面所說,油煙機距離公共煙道越遠,損失的風壓越大。 無論是集成灶還是普通抽油煙機,都別距離煙道太遠。 而且不像網(wǎng)上某些說法,“集成灶和煙道之間必須要有20cm的櫥柜隔開”。 實際上集成灶緊貼著煙道安裝,雖然稍微麻煩一些,但也能實現(xiàn)。
集成灶的燃氣、排氣、電力都是左右均有插孔,布局起來非常自由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爆炸的危險? 第一代深井式的集成灶,確實灶頭和吸煙口太近,會出現(xiàn)把火星吸到機箱里點燃油污爆炸的事情。 但發(fā)展到目前側(cè)吸式的集成灶,這個問題已經(jīng)徹底解決了: ✦ 側(cè)吸式集成灶的吸煙口高度不影響火力,而且不挑鍋,大一些的蒸鍋完全不影響。 ✦ 現(xiàn)在的機型內(nèi)部都帶有報警裝置,一旦檢測到機身溫度過高或火星,灶臺就會關(guān)火。 更靈活,更方便 集成灶的灶臺,標準的都是兩眼雙燃氣。 但都提供電磁爐的選擇。 一電一氣或雙電都是可以的,費用會比雙氣要稍高數(shù)百至一千元。 另外,對于小戶型,還有單眼灶臺的款式可選。 煙機和灶具相應地都會縮小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雖然集成灶多個功能一體,但內(nèi)部是不同模塊分開的。 煙機壞了,就單獨拆煙機,不影響灶臺使用。 反之亦然。 這種設計,會出現(xiàn)在好一些的品牌。
▲ 圖源:tmall.com 集成灶還有一個優(yōu)點,因為煙機灶臺一體,可以很好地實現(xiàn)聯(lián)動。 打火的同時,煙機自動開始工作。 部分機型在關(guān)火后,煙機都還會持續(xù)運轉(zhuǎn)一段時間。 這個功能,在集成灶上可以說是全系標配。 但同樣的功能要實現(xiàn)在老板方太上,基本是高端款了。 與家具布局及櫥柜的配合 分體式集成灶不存在高度問題,因為它是嵌入到臺面里的。 但普通集成灶的高度固定,大多在80~82cm之間。 這個高度,其實會有些偏低,尤其對男性。 若不是要刻意做成高低臺面,集成灶肯定要墊高。
▲ 85cm的灶臺使用情況 圖源:住范兒自攝 墊高有兩種方式: 一種是用螺栓墊高,墊高后用櫥柜統(tǒng)一的封邊底板擋住縫隙。 還有一種是專用的加高墊,加高后和集成灶看起來渾然一體。 主要的區(qū)別就是底部墊高,樣式是要和櫥柜走,還是要和集成灶的機身走。 具體兩種墊高方式的價格和推薦度,得看你心儀品牌能提供的選擇了。 集成灶的購買與安裝 分體式集成灶,美大的折后價在七千左右,比方太、老板一套中等價位的煙機灶具兩件套稍貴一點點。 小雜牌價格則能低到三千多元。 但確實小雜牌外表看著還行,機器內(nèi)部的焊點又稀又大,手工明顯很粗糙。 普通集成灶,下邊是消毒碗柜的會比蒸烤箱便宜,價格在八千至一萬元。 但要對消毒碗柜和蒸箱本身就沒有需求的話,分體式集成灶更適合。 畢竟儲物空間都是完全一樣的,而外觀上也好看一些。 單純只是嫌集成灶丑的話,我也推薦多了解一下分體式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分體式的集成灶,安裝方式和普通嵌入式的灶臺一樣。 需要提前讓櫥柜廠商在臺面上開槽。 而普通集成灶,因為要剛剛好嵌入到兩段櫥柜之間,所以需要和櫥柜同時安裝。 不過這兩者都不能避免地就是要在旁邊的地柜上打個直徑18cm的孔,讓排煙管穿過去。 開發(fā)商預留的煙道孔通常在上邊,但安裝集成灶,煙道孔要改到下邊,同時把上邊的煙道孔封起來。 煙道打孔的事情,交給集成灶安裝師傅完成就可以了,這一項會單獨收費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美大 VS 火星人 美大和火星人兩個品牌,在集成灶上就相當于老板和方太。 在北京店也多,所以我特別了解了一些。 其它的像帥豐、森歌、億田,推薦的人也很多。 單說美大和火星人,價位相近,但兩個品牌各自有他們的特點。 先說美大。 美大的機身設計非常簡潔,煙機沒有濾網(wǎng)。 拆卸清洗很方便,而且可以直接摻水就往煙機里噴,隨后油漬就會積存在底部的集油盒里。 這點應該很吸引懶人。 雖然沒有濾網(wǎng),但也能做到2~3年拆機清洗一次。 日常拆洗非常方便,輕松拆下?lián)醢寰涂梢圆恋斤L道內(nèi)部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燃氣灶頭可更換為電磁爐,每個灶頭500元的費用。 美大的機型比較豐富,不但有分體式,還有單灶頭機器,只有50cm寬,非常適合小戶型。 但美大有一個硬傷,很多產(chǎn)品吸力只有14~15m³/min。 導購一直聲稱美大的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有做過優(yōu)化,不需要做那么大的吸力。 但因為商場里不能直接演示炒菜,15m³/min的吸力我還是很猶豫的。 畢竟不是說集成灶吸煙口低,就可以不用遵守基本法。 像各種鐵板燒飯店,吸煙口緊挨著鐵板,按理說吸煙效果也很好。 不過有些店去吃完之后,身上就是一股油煙味。 還是因為吸力不夠大。 我暫時不是很清楚美大廠家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倔,畢竟多增加一些吸力成本不高,但能打消很多疑慮。 畢竟我自己最后還是會非常介意這點,不會入手。 再說火星人。 全系18m³/min大吸力,加上集成灶天然的優(yōu)勢,至少可以相信吸煙效果比方太和老板同吸力的側(cè)吸更好。 火星人的三個主力機型,X2、X5、X7,價格和配置也依次上升。 三個機型均可以選擇鋼化玻璃或不銹鋼灶臺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唯一讓人可惜的是,火星人型號和選擇都比較單一。 沒有分體式機型、沒有單眼灶臺,下邊只能蒸箱和消毒碗柜二選一。 雖然導購說,不用消毒功能,也可以當普通碗柜使,但我還是覺得略微雞肋。 火星人的機型都帶有大孔的格柵擋油板,清潔起來比美大稍麻煩一些。
▲圖源:住范兒自攝 我適合集成灶嗎 集成灶最大的優(yōu)點,就是解放了墻面。 因為不需要特地找一面墻安裝抽油煙機,尤其適合灶臺對著窗戶、灶臺在陽臺上的戶型。
▲ 灶臺在窗戶前,用集成灶不會遮擋視野 圖源:住范兒自攝 同時,也解決了開放式廚房在島臺上安裝灶臺的問題。 只需要設計好煙管如何接入煙道就好。 像下圖的形式,用集成灶就可以實現(xiàn)。
▲ 圖源:住范兒自攝 從抽油煙原理上說,集成灶好評高,也確實有它的原因。 我的建議是,在挑選煙機灶具時,可以把集成灶一起考慮進行挑選了。 但最好是找可以實際演示炒菜的店鋪查看效果。 光看水蒸氣演示的話,意義可能不夠大。
文章轉(zhuǎn)自公眾號:住范兒 |
選風格填面積,馬上免費預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