棕背伯勞(學名:Lanius schach)屬于中型鳴禽,是伯勞中體型較大者,體長23-28厘米。喙粗壯而側扁,先端具利鉤和齒突,嘴須發(fā)達;翅短圓;尾長,圓形或楔形;跗跖強健,趾具鉤爪。頭大,背棕紅色。尾長、黑色,外側尾羽皮黃褐色。兩翅黑色具白色翼斑,額、頭頂至后頸黑色或灰色、具黑色貫眼紋。下體頦、喉白色,其余下體棕白色。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(qū),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闊葉林和混交林的林緣地帶。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。在樹上筑碗狀巢,產(chǎn)卵4~9枚,由雌鳥孵化約15天,雛期約15~18天,雙親哺育。分布于西亞、中亞、南亞和東南亞地區(qū)。 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,多單獨活動。常見在林旁、農(nóng)田、果園、河谷、路旁和林緣地帶的喬木樹上與灌叢中活動,有時也見在田間和路邊的電線上東張西望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獵物,立刻飛去追捕,然后返回原處吞吃。性兇猛,不僅善于捕食昆蟲,也能捕殺小鳥、蛙和嚙齒類。領域性甚強,特別是繁殖期間,常常保衛(wèi)自己的領域而驅趕入侵者,當見人或情緒激動時,尾常向兩邊不停地擺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