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菜是中國原產蔬菜,有悠久的栽培歷史。據考證,在中國新石器時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遺址發(fā)現(xiàn)的白菜籽距今約有六千年至七千年,《詩經·谷風》中有“采葑采菲,無以下體”的記載,說明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中原地帶,對于葑(蔓青、芥菜、菘菜,菘菜即為白菜之類)及菲(蘿卜之類)的利用已經很普遍。到了秦漢,這種吃起來無滓而有甜味的菘菜從“葑”中分化出來;三國時期(公元三世紀)的《吳錄》有“陸遜催人種豆菘”的記載。南齊(公元五世紀)的《齊書》有“曄留王儉設食,盤中菘菜(白菜)而已”的記述(《武陵昭王曄傳》),同時期的陶弘景說:“菜中有菘,最為常食。”唐朝時已選育出白菘,宋時正式稱之為白菜。 宋代蘇頌說:“揚州一種菘,葉圓而大……啖之無渣,絕勝他土者,此所謂白菜。”明代李時珍引陸佃《埤雅》說:“菘,凌冬晚凋,四時常見,有松之操,故曰菘,今俗謂之白菜。”白菜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,古代醫(yī)書《名醫(yī)別錄》里說“白菜能通利胃腸,除胸中煩,解酒毒”。 清代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記載說:“白菜汁,甘溫無毒,利腸胃,除胸煩,解酒渴,利大小便,和中止嗽”,并說“冬汁尤佳”。如搗爛,炒熱后外敷脘部,可治胃病。白菜根配銀花,紫背浮萍,煎服或搗爛涂患處,可治療皮膚過敏癥,尤其是對面部皮膚過敏癥有叫較好療效。生白菜汁和生蘿卜汁內服還能治療煤氣中毒。 |